2025年6月17日上午,自治區院士工作站學術交流活動在新疆科技會堂舉行,25家院士工作站負責人、科研人員齊聚一堂,圍繞學術交流、人才培養、項目合作及成果轉化等內容展開深度探討。

打破壁壘,激活協同創新“動力源”。各工作站分享院士團隊與本地科研機構聯合開展學術研討、技術攻關的經驗,探索出“線上+線下”融合,“專題+開放”結合的創新模式。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韓德民院士工作站通過月度學術沙龍,推動學科建設與智能醫療領域取得新突破,不僅提升了臨床診斷技術水平,還為區域醫療資源均衡化提供了技術支撐。
厚植沃土,打造創新人才“蓄水池”。各工作站充分發揮院士團隊人才資源優勢,推動“人才鏈”與“產業鏈”融合。新疆水利廳鄧銘江院士工作站以“人才強站”為引領,成功申報自治區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,并形成“院士領航-導師指導-項目實踐”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。截至目前,已累計培養本土各類人才20余人。其中1人入選國家青年拔尖人才,1人入選新疆天山雪松創新領軍人才計劃,另有4名碩士研究生、13名博士研究生及1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脫穎而出,為新疆水利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。
突破瓶頸,打造產業延伸“新引擎”。各工作站緊扣依托單位及當地資源優勢,通過盤活特色資源、嫁接優勢產業,形成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。2025年,依托喻景權院士戈壁農業工作站新一代SAS無土栽培系統和MiST鹽堿水淡化系統等兩大核心技術,與一米八食品科技達成深度合作協議,由企業主導在喀什建設水果西紅柿深加工基地,構建“技術賦能-產業融合-市場拓展”的全鏈條發展模式。截至目前,已形成番茄醬、番茄肉醬、益生菌番茄汁等系列產品,直供盒馬鮮生、叮咚買菜、山姆會員店等高端渠道,年產值將達近億元,帶動超過1500人就業,成為南疆特色設施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桿案例。
降本增效,注入創新升級“強心劑”。各工作站立足產業發展實際,深度剖析產業技術需求,精準發力,持續推進技術攻關。新疆石油公司羅平亞院士工作站、李根生院士工作站、戴金星院士工作站、賈承造院士工作站等工作站,通過“企業需求+院士技術+資本投入”模式,聚焦油田領域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攻關,成功將瑪湖壓裂液綜合成本降低10%,壓裂液體系綜合成本降低30%-47%,高黏體系黏度降低20%-30%,最高加砂強度提升30%-35%,高黏降阻率提升5%。這一系列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油田開發效率,還為新疆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核心支撐。
自治區院士工作站學術交流活動旨在搭建跨領域、跨行業的協同創新平臺,激發創新活力,提升院士工作站的運行質量。下一步,自治區科協將持續優化服務,推動院士工作站從“單點突破”向“體系化創新”轉型,為新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。
責任編輯:曹琳哲
新疆科技人才服務中心 劉旭歡 供稿